項 次 |
授課時間 | 課程名稱 | 課程目標 | 上課時數 | 授課講師 |
1 |
111.12.3 09:00-12:00 |
高齡者/腦中風 疾患之生理變 化及活動設計 原則 |
1.老化原因探討,生理特徵分析,身體活動前評估方法的介紹,以及適合長者從事的低衝擊運動,進而達到延緩失能的目的。 2.講述中風常見的損傷現,動作缺失及設計安全環境下的恢復運動,期盼學員在社區活動帶領時,能針對其個別缺失,發展個別化的活動設計,促進個案活動參與度及功能表現。 |
3 | 陳佳敏 |
2 |
111.12.3 13:30-16:30 |
活動帶領中的 傾聽與敘說 |
藉由課堂互相練習傾聽與敘說,增進學員了解高齡者話語背後的含意與真實情感,以達 到傾聽7 大技巧:專注、別太早下定論、提出問題、融入對方情感、見證對方感受、避免批判、接受對方想法,進而可以達到敘說技巧,引導6 大問題: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你需要什麼嗎?你有哪些選擇?我該如何幫助你?在這件事情上,你認為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在這件事情上,你最理想的情況會是什麼樣? |
3 | 姚順隆 |
3 |
111.12.10 09:00-12:00 |
活動設計之曲 式應用與創作 策略 |
不同風格的歌曲,依其功能不同,結構也會不一樣。透過樂曲分析段落,進行曲式架構剖析,將旋律、和聲、節奏、音色等要素,列為段落取之先決條件。其後帶領學員體驗不同的節奏型態與音樂搭配的變化,感受不同的樂句型態所呈現出的音樂風格,進而帶領學員研擬創作策略。 | 3 | 姚順隆 |
4 |
111.12.10 13:30-16:30 |
教案創作與分 組演練(健康、衰弱) |
教案分享提供學員學以致用、整合所學的學習遷移,或實際活用於生活中的空間與機會,並以陪伴、傾聽、互動、討論、和鼓勵的方式,協助學員對其所知,進行後設思考,持續精進學習。課程內容涵蓋了音樂遊戲、肢體律動、伸展緩和、即興創作、歌曲欣賞及節奏訓練等,透過教案學習與演練示範,藉由互動教學與合作學習方式,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 3 | 楊婉慈 |
5 |
111.12.17 9:00-12:00 |
高齡者常見的 病後性格與因 應策略 |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本堂課將針對高齡者的腦部,身體所產生的不同的損傷,引發出不同的性格反應,進而拆解分析他們的樣貌,並且引導學員思考這些特殊的性格反應,帶領學員們找到最好的因應策略 | 3 | 黃耀庭 |
6 |
111.12.17 13:30-16:30 |
失智團體之教 案設計與多元 應用 |
接續前一堂課的重點引導學員換位思考,並針對不同失智團體規劃符合病程的教案內容以因應團體的需要,課程中我們將針對可能發生的狀況加以探討分析與排除,以利後續活動帶領。除此之外,亦進一步鼓勵學員創新教案,結合跨領域元素,藉此提昇團體參與動機、舒緩憂鬱情緒並豐富課程內容。 | 3 | 賴香芸 |
7 |
111.12.24 9:00-12:00 |
復健動作之曲 式應用與操作 (腦中風疾患) |
引導學員結合上一堂課物理治療師的課程內容,針對相關復健動作創作對應音樂及不同音樂型態如何應用至各部位的復健動作,讓學員明白運用原理並掌握音樂運用技巧,以提高復健效能。 | 3 | 賴香芸 |
8 |
111.12.24 13:30-16:30 |
教案創作與分 組演練(失智團 體、中風復健) /觀察記錄撰 寫、評估與修正 |
藉由課程進行分組討論、撰寫教案、工作分配與實作演練,並由講師指定狀況題,由學 員設法排除問題。學員透過本次課程可與其他學員進行交流、觀摩並習得接納與尊重。 課程中並訓練學員以不同角度觀察團體在各種狀態下的身心反應與回饋,客觀的記錄與反思並加以提要,以利後續課程的運作與修正。 |
3 | 林曉玫 |